高层住宅楼8层到12层是浮尘层?揭开这一传说的真相
在购房的过程中,许多购房者都会听到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高层住宅楼的8层到12层是浮尘层,空气质量较差,不宜居住。这一说法在购房圈里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默认的“常识”。然而,这个说法真的有科学依据吗?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一传说的真相。
首先,我们要了解浮尘层的概念。浮尘层一般是指空气中的浮尘所在的层次,即空气的浮尘层。浮尘是由于远地或本地产生沙尘暴或扬沙后,尘沙等细粒浮游空中而形成,俗称“落黄沙”。在出现浮尘天气时,远方物体呈土黄色,太阳呈苍白色或淡黄色,能见度小于10公里。然而,关于高层住宅楼8层到12层是浮尘层的说法,其实并没有确凿的科学依据。
实际上,浮尘层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层次,它会随着空气流动和气候变化而变化。因此,无法简单地确定某一层楼为浮尘层。在我国,浮沉层一般为距地面30—40米,以楼的建筑层高为3米算,应该在9—12层之间。但是,这只是一个大致的范围,并不能作为确定浮尘层的依据。因为高层住宅楼的多少层(距离地面约多少米)为浮尘层,还要看当地的气候环境而定。
在气候潮湿的城市中,浮尘会比较低,上不来。而在潮湿城市中,5层以下可能会比较潮湿,8-9层会有腥味,9层以上则可能会受到海风的影响。相反,在气候干燥的城市中,浮尘的分布也会有所不同。工业城市的浮尘层一般在6到12楼,而干燥城市的浮尘层则可能在9到10楼。这些楼层在相应的气候条件下,空气质量可能会较差,但并不意味着在所有城市都会如此。
更重要的是,浮尘层的说法其实起源于一个置业顾问主观的言论,而并非基于科学研究或实践数据。这一说法在房产行业内流传甚广,但已经被专家多次辟谣。事实上,浮沉层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或科学依据,它更多的是一个谣言而已。尤其是18层到顶的高层,9-11层因为处在中间,不高也不低,往往是一个好楼层,房价也相对较高。
除了气候和楼层高度外,选择居住楼层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例如,空气湿度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在潮湿的城市中,6到7层可能是较好的选择。而在干燥的气候下,3到6层和9层以上都是不错的选择。此外,空气污染指数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不同的城市和地区,浮尘的分布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在选择楼层时,需要结合当地的气候和空气质量情况来进行综合考虑。
是否临街也是影响楼层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电梯房不临街,那么选择居住楼层就没有太多限制。但是如果临街的话,8到12楼就可能会成为汽车尾气浮尘的层次。此外,在汽车高峰期,8楼以下的房子可能会很吵,因此不推荐选择这些楼层。
在揭开浮尘层传说的真相后,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关于高层住宅楼的其他常识。首先,高层住宅楼的空气质量并不一定比低层差。实际上,在高层建筑中,空气质量的好坏与楼层高度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因为空气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是不断流动的,小颗粒的粉尘在重力和风力的不断作用下,会长时间漂浮在空中。即使一部分灰尘顺利降落,也会有一部分灰尘重新扬起,不断进行着扬尘和沉降的循环。
其次,高层住宅楼的噪声问题也需要引起关注。一般来说,高层建筑往往楼层越高,噪声会越大。1-5层噪声最小,11层中等水平,24层最大。这是因为楼层越高,俯瞰的范围越大,很远处马路的噪声都能传过来。而楼层低时,很多可能直达的噪声源被其他建筑遮盖了,因此噪声相对较小。然而,如果噪声主要来源只有一条马路,情况就会有所不同。往往1层噪声最小,11层最大,再高层又逐渐小了。这是因为地面反射或对面建筑反射的缘故,往往造成高层建筑中部噪声最大。
另外,高层住宅楼还可能存在电磁波辐射的问题。钢筋混凝土结构会迫使来自电气设备的电波沿着楼房循环,相当于有一部分电波是往上走的,直到顶层。因此,高层居民更容易出现头痛的症状。在选择高层住宅楼时,需要考虑到这一点。
综上所述,高层住宅楼8层到12层是浮尘层的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浮尘层的分布会随着气候和空气流动的变化而变化,无法简单地确定某一层楼为浮尘层。在选择居住楼层时,需要综合考虑气候、空气质量、是否临街、噪声和电磁波辐射等因素。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选择到一个既舒适又健康的居住环境。
对于购房者来说,不要被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说法所误导。在购房前,可以多了解一些关于高层住宅楼的常识和科学知识,以便做出明智的选择。同时,也可以咨询专业人士或专家意见,以获得更准确的建议和指导。毕竟,购房是一件大事,需要我们慎重考虑和决策。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购房者揭开浮尘层传说的真相,更理性地选择居住楼层。在选择高层住宅楼时,不要被一些谣言所迷惑,而是要结合实际情况和科学依据来进行综合考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选择到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的居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