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中,狙击手以其独特的战斗方式和惊人的战斗能力,成为了战场上令人畏惧的存在。他们如同幽灵般在战场上悄无声息地穿梭,以精准的射击和冷酷的战术,给敌人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本文将从二战狙击手的背景、装备、战术和著名狙击手等方面,为读者呈现这群战场上的神秘猎手。
一战期间,德国狙击手就已经以其精准的射击和隐蔽的战术成为了欧洲战场上的噩梦,被协约国士兵称为“看不见的魔鬼”。然而,一战结束后,各国几乎都忽略了狙击手的作用。直到二战前夕,随着红军狙击手在东线的致命打击,德国才重新意识到狙击手的重要性,开始大量设立狙击手学校,以应付即将到来的战事。
德军狙击手学校的主要课程包括射击、潜伏、伪装、目标判读和野外生存等。学员们不仅要掌握精准的射击技巧,还要学会在掩蔽处连续潜伏数小时甚至数天,以等待最佳的射击时机。同时,教官们还教导他们如何在残酷的战场条件下生存,并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在二战中,狙击手们使用的装备种类繁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德军的毛瑟Kar 98k狙击步枪和芬兰的莫辛纳甘步枪。
毛瑟Kar 98k是德军二战中的主力步枪,其短卡宾型比标准型短了6英寸,配备有捷克生产的4倍或6倍瞄准镜。对于有经验的狙击手来说,使用配有4倍瞄准镜的毛瑟Kar 98k可射杀400米处的目标,若选择6倍瞄准镜则可射杀1000米处的目标。该枪因射程远、精度高而颇受德军狙击手欢迎。然而,毛瑟Kar 98k也有个缺点,那就是必须在开火后拉动枪机完成抛壳、上膛动作,在寂静的战场上,拉枪机时的“喀啦”声经常使德军狙击手暴露目标。
相比之下,芬兰的莫辛纳甘步枪则以其坚固耐用和精准度高而著称。在苏芬战争中,芬兰狙击手西蒙·海耶就是使用芬兰版的莫辛纳甘步枪,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射杀了542名苏军,一举成为世界上杀敌最多的狙击手,被称为“白色死神”。
狙击手的战术主要包括潜伏、伪装、目标选择和射击等几个方面。
潜伏和伪装是狙击手的基本技能。他们必须学会在战场上找到合适的掩蔽处,并巧妙地利用地形地貌进行伪装,以躲避敌人的侦察和攻击。在潜伏期间,狙击手需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和耐心,等待最佳的射击时机。
目标选择是狙击手战术中的关键环节。他们通常选择敌军重武器观察员、指挥官、反坦克手和机枪手等价值较大的目标进行射击。这些目标的死亡往往会对敌军的士气和战斗力造成严重的打击。
射击是狙击手的最终目的。他们必须掌握精准的射击技巧,包括测量和修正枪支的弹道、掌握最佳的射击时机等。同时,狙击手还需要具备冷静、自信和勇气等心理素质,以应对战场上复杂多变的情况。
二战中拥有最高狙击记录(射杀345人)的德军王牌狙击手,来自山地部队的马蒂亚斯·海岑诺尔认为,狙击手只能执行特定的狙击任务,不能像步兵一样战斗。他以其卓越的射击技巧和冷静的战术思维,成为了德军狙击手中的佼佼者。海岑诺尔曾强调,评价一个狙击手的成功,并非取决于他射杀的人数,而是他给敌人带来的影响。
在苏芬战争中,芬兰狙击手西蒙·海耶以其精准的射击和冷酷的战术,成为了敌人的噩梦。他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就用芬兰版的莫辛纳甘步枪射杀了542名苏军,一举成为世界上杀敌最多的狙击手。海耶非常懂得利用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进行伪装和机动作战,使苏军遭受了重大损失。他因其在战争中的卓越表现,被芬兰人民尊称为“民族英雄”。
作为二战期间苏联最杰出的女狙击手之一,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以击毙306名德军和36名德军狙击手的辉煌战绩,荣获了苏联英雄的荣誉称号和金星勋章。战后,她继续在苏联海军服役,并最终晋升为海军少将,书写了一段女性不输于男性的传奇故事。1976年,苏联发行了一枚以她为纪念主题的邮票。她的故事后来被改编成电影《女狙击手》。
在越南战争中,查克·马威尼以其卓越的狙击技巧和高超的战术思维,成为了美军首席狙击手。他保持着美国海军陆战队单兵击杀记录,据称在越南服役的19个月期间,有多达319名敌人命丧其手。退役之后,他一直在美国农业部的国家森林管理处任职。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战士张桃芳创造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壮举。他仅凭一支没有配备任何光学瞄准器的老旧苏制步骑枪,在32天的单兵作战中,成功击发442枪,击毙敌军214人,而自己却未受任何伤害,安全返回。因其卓越的表现,志愿军总部授予他特等功,并荣获“二级狙击英雄”的荣誉称号。同时,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也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以表彰他的英勇行为。
二战狙击手以其精准的射击、冷酷的战术和卓越的战斗能力,成为了战场上令人畏惧的存在。他们如同幽灵般在战场上悄无声息地穿梭,以精准的射击和隐蔽的战术,给敌人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同时,他们也以自己的勇敢和牺牲,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和楷模。通过了解这些狙击手的故事和经历,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二战时期的战争环境和人性的光辉与阴暗。在未来的和平岁月里,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并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去面对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