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 出自哪儿
“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这一句深情而哀婉的词句,出自五代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浪淘沙·怀旧》。李煜,作为南唐的最后一位国君,不仅在政治上经历了从帝王到囚徒的沧桑巨变,在文学和艺术上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尤其是他的词作,至今仍被后人传颂和推崇。
《浪淘沙·怀旧》一词全文如下: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首词是李煜降宋后被掳至汴京软禁期间所作。透过词句,我们可以感受到李煜对故国、家园和往日美好生活的深切怀念,以及他身陷囹圄的无限凄凉心境。
词的上阕开篇描绘了一个凄清的画面:帘外细雨潺潺,春意即将逝去,气温骤降,锦被也难以抵挡五更的寒冷。在这样的环境下,李煜只能在梦境中暂时忘却身为囚徒的现实,享受片刻的欢愉。然而,梦醒之后,依旧要面对冰冷残酷的现实。这种梦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进一步突出了李煜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下阕则进一步表达了李煜的哀愁与思念。他独自凭栏远眺,望着曾经属于自己的无限江山,心中泛起无限伤感。离别是容易的,但想要再见却难上加难。最后一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则将这种哀愁推向了高潮。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春天终将逝去,人生的春天也已完结。一“去”字包含了多少留恋、惋惜、哀痛和沧桑。今昔对比,天上人间的巨大反差,更是让人感受到李煜心中的无尽凄凉与无奈。
“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这一句,不仅仅是李煜对春天逝去的感叹,更是他对故国和往日美好生活的怀念,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无限感慨。这一句不仅意象丰富,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更是充满了深刻的哲理与人生的感悟。
李煜的词风,一直以来都以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而著称。他的词作,既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尤其是他亡国后的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的人生经历充满了戏剧性和悲剧色彩。他出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是南唐元宗李璟的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李煜自幼便展现出卓越的文学和艺术才华,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然而,命运却并未因此而眷顾他。随着南唐的覆灭,李煜也从一个无忧无虑的王子,变成了一个亡国之君,最终更是被掳至汴京软禁。
在汴京的日子里,李煜虽然失去了自由和权力,但他的文学才华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和提升。他通过词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心境,抒发对故国和往日生活的怀念与眷恋。这些词作不仅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而且语言优美、韵律和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这一句,正是李煜在汴京软禁期间所作的一首词中的名句。它不仅仅是对春天逝去的感叹,更是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深刻感悟。这一句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让人在感受到李煜哀愁与无奈的同时,也引发了对生命、对人生、对命运的深深思考。
此外,“天上人间”这一短语,在李煜的词中也有着特殊的含义。它不仅仅是指天上的仙境与人间的凡尘之间的对比和反差,更是象征着李煜心中对故国和往日美好生活的怀念与向往。这种怀念与向往,如同天上的仙境一般遥不可及、不可触及,但却又始终萦绕在他的心头,无法割舍。
总的来说,“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这一句词,不仅展现了李煜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艺术功底,更深刻地揭示了他人生的悲剧色彩和对命运的无尽感慨。它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李煜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无奈、哀愁与眷恋;也如同一面旗帜,引领着后人去感受、去思考、去领悟生命的真谛与人生的意义。
在当今社会,我们或许无法完全理解李煜当年的心境与情感,但通过阅读他的词作、感受他的情感、领悟他的哲理,我们依然可以从中汲取到无尽的力量与智慧。这些力量与智慧将引导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更好地珍惜当下的美好与幸福。而“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这一句词,也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成为我们不断追求与奋斗的动力源泉。